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中山涌现出一大批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的优秀女性典型。为充分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凝聚“她力量”,中山市妇联积极响应省妇联推出的“百千万的她”专栏,同步开设本地化专题,以真实事例展现女性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中迎难而上、创新突破的奋斗历程。
在中山市南朗街道合里村的水培蔬菜大棚里,卢楚琪正穿梭于蔬菜之间,细心检查着水培蔬菜的长势。
曾经“连蔬菜品种都分不清”的她,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与实践,已经成长为500亩现代化水培蔬菜基地的负责人。而她的故事,始于十二年前一次学成归国的选择。
从菜市场起步的海归“新农人”
2009年赴美留学的卢楚琪,未曾想过自己会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2011年暑假回国时,父亲向她提及建设设施农业水培基地的构想。经过两年选址,父亲最终在群山环绕、水源优质、工业稀少的合里村扎下了根。2012年10月,广东华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积极对接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先进水培技术,建立了产学研基地。2013年5月,基地迎来了第一批水培蔬菜的收获。
然而,喜悦背后是巨大的挑战:如何运营?销路何在?当时,大多数消费者对“水培蔬菜”闻所未闻。
正是此时,刚从波士顿大学毕业的卢楚琪,响应父亲的召唤,于2013年9月回国投身公司运营。她的起步远非“二代接班”的刻板印象——坐在办公室签文件。相反,她被派到了蔬菜档口,直面消费者。
“当时的我,连蔬菜品种都分不清,”卢楚琪回忆道。她的第一份工作是站在菜市场,向来往顾客介绍水培蔬菜,解答疑问,应对质疑。为了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她经常邀请顾客前往基地参观。
一位80多岁老人坐着轮椅前来探访的场景,令她印象深刻——老人感慨“一辈子没见过不种在地里的菜”。亲眼所见的场景更令消费者信服,正是这份坚持和真诚,逐渐为公司积累了口碑,使其获得了供港澳基地的认证,成功打入港澳高端商超市场。
以科技赋能水培农业创新
面对消费者的好奇,卢楚琪和团队始终致力于科普水培技术。
基地采用的大棚结合薄膜和细密防虫网的模式,为蔬菜撑起了“保护伞”。这种技术路径能有效规避土壤重金属和酸雨污染,减少病虫害。通过精确控制营养液,植物能高效获取所需养分,减少了水肥浪费。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2017年8月23日,14级超强台风“天鸽”正面袭击中山。尽管基地设计可抗十级台风,但在“天鸽”的肆虐下,大棚薄膜、钢架尽毁,育苗棚被割破,种植槽侧翻遍布农场。仅仅两天后,台风“帕卡”再度来袭,让本就满目疮痍的基地雪上加霜。一年后的2018年,14级台风“山竹”接踵而至,虽经加固改造损失有所降低,但棚顶被掀翻、珠海基地被淹的打击依然沉重。当时农业保险覆盖不足,所有损失均需自行承担。巨额亏损和重建压力如巨石般压在卢楚琪心头。
是什么支撑她走过至暗时刻?卢楚琪忘不了:员工们在夏季三四十度高温的闷热大棚里挥汗如雨;他们一次次搬动几十斤重的菜筐;每逢年节最忙碌时,大家坚守岗位直到大年三十的爆竹声响起,只为将最后一筐新鲜蔬菜准时送达卖场。
“怎么能放弃呢?身上背负的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背后那么多家庭的生计与希望。”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成为卢楚琪带领团队重振旗鼓的核心动力。
卢楚琪与她的团队还积极探索创新转型:从研发新型农机具、加大智能化投入、搭建小型天台农场,到融合文旅项目、创新产品形态、发展“活体菜”,深化产业链、布局食品深加工,发展餐饮、电商等多渠道销售网络。智慧农业的道路上,她和团队始终在进步。
不忘初心助力乡村共振兴
十二载砥砺前行,卢楚琪带领华农农业在珠三角等地建成总面积500亩的现代化水培蔬菜基地,产品持续供应港澳高端市场。
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新帮扶模式,建立“企业+农户”机制,派出核心技术骨干常驻肇庆、桂平,手把手教授当地村民种植水果玉米和水培蔬菜,带动农户增收。参与“您家的菜我来送”公益行动,助力东西部协作,采购东西部协作地区农产品,畅通销往大湾区的渠道。
作为女性创业者,她还注重为女性员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与成长平台,主动担任导师,耐心传授工作经验,和不同部门的女性员工打破壁垒,紧密配合,汇聚成强大合力,激励众多优秀女性投身乡村。
卢楚琪的故事,是湾区“新农人”将科技理想扎根沃土、用青春汗水浇灌希望的生动写照。放眼未来,她与团队将继续以智慧农业为翼,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让更多人吃上放心菜,在“百千万工程”的大潮中贡献力量。
中山市妇联编辑
来源:南粤女声
编辑:刘婷婷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卢启昊
二审:陈颖
三审:王芳芳
粤ICP备11016761号 Copyright©2000 women.org.cn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妇联地址:中山市博爱六路12号人才发展研究中心1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