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单位和镇街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儿童友好新路径,围绕社会政策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与儿童参与友好六大领域,持续深化儿童友好理念与实践。
为系统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创新亮点做法,市妇联陆续推出“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案例”系列推文。本篇案例中,五桂山街道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参与、社会协同”的儿童权益守护体系,通过多层次安全教育、精准化“护苗行动”、法治与思想道德教育及多部门联动机制,系统推进未成年人保护,面向不同群体精准施策,提升服务效能,全力营造安全、友好、温暖的儿童成长环境。
五桂山街道积极响应新时代儿童发展需求,以创建儿童友好街道为抓手,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面对儿童保护工作的新形势,街道坚持“预防为主、发现及时、服务多元”原则,整合多方资源,切实打通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为辖区儿童健康成长筑牢坚实防线。
一、主要做法
01构建多层次安全教育体系,提升儿童自护能力
街道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及社区活动中心等阵地,立足儿童视角,围绕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防拐骗、交通与食品安全、用电与消防常识、日常急救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儿童树立珍爱生命、重视健康的理念,引导其成为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安全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 护童成长”课
建立动态信息台账,依托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内妇女儿童信息进行常态化摸排,重点关注残疾、留守、流动及单亲、失亲等家庭,完善动态管理档案。落实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基层执委、“爱心妈妈”等,对重点人群和家庭定期走访慰问。
针对儿童性侵、校园欺凌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护苗行动”,通过公益课堂、专题讲座、法律进校园、社区宣传等形式,普及防性侵知识,增强儿童及家庭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开设家长课堂,提升监护人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儿童权益保护法律讲座
对监护缺失或不当情形,实施监护提质行动。街道法援工作站为未成年人开通绿色通道,免经济审查,快速提供法律援助。加强家庭监护督促与指导,对复杂案例启动联席会议研判,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并持续跟踪,推动监护人依法履责。
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宣传栏等平台,开展“童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选树宣传“新时代好少年”典型,组织参与“文明小导游”等赛事,以榜样力量激励儿童向上向善,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常态化开展“法治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结合禁毒、防拐、防诈骗等热点强化实用法律教育。实现“法治副校长”中小学全覆盖,落实“开学第一课”制度,实施“校园星火”法治育人工程,通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法律成人礼等活动,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模拟法庭
▲法治宣传进社区
定期召集公安、民政、司法、教育、卫健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研判风险、协同处置复杂案件,构建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的联动响应机制。通过机制化协作,确保儿童安全事件快速专业处置,政策资源精准落地,形成保护合力。
二、经验总结
01构建“预防、关爱、干预、联动”四位一体的系统性保护格局
预防端建立多层次安全教育网络:关爱端通过精准建档与结对帮扶实现常态关怀;干预端运用监护指导、法援通道、个案会商等方式精准介入;联动端依托联席会议整合专业力量,形成闭环管理机制,保障儿童权益有效落实。
三、工作展望
五桂山街道将持续完善儿童权益守护体系,推动服务内涵从人身安全拓展至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与社会参与等全面发展领域,推广“模拟法庭”等体验式法治教育。同时加强基层队伍专业能力建设,通过案例研讨和专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并探索建立“儿童讨论会”机制,引导儿童参与社区事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中山市妇联编辑
编辑:刘婷婷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郑惠施
二审:王芳芳 陈颖
三审:伍月桥
粤ICP备11016761号 Copyright©2000 women.org.cn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妇联地址:中山市博爱六路12号人才发展研究中心1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