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发表主旨讲话,他强调,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赋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
10月25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办的“北京30+:数字转型与妇女发展的中国探索、实践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等各行各业的妇女工作者、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探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妇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数智技术赋能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冯玲出席会议。
中山市横栏镇妇联主席黄学颖作为唯一的基层妇联干部代表,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进行专题发言。她以“数字营销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活力与女性增收动能”为主题,分享了“探花姐姐”项目的实践历程与丰硕成果,为数字时代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了生动样本,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共鸣。
下面
一起跟随小编
走进“探花姐姐”的实践历程
横栏镇是“中国花木之乡”,拥有3万亩花木种植基地、1000多个品种,花木产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市场从工程苗木向家庭园艺转型,传统花农面临“有好产品、无好销路”的困境。与此同时,当地70%的花木种植户为夫妻经营模式,女性多承担繁重农活与后勤工作,增收渠道有限,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2021年,中山市妇联在全国率先推出“妈妈岗”灵活就业项目。横栏镇妇联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了“数字赋能花木行业女性”的方向,推动“探花姐姐”项目落地。黄学颖介绍,“探花姐姐”是一群通过数字营销推广花木、实现增收的女性导购员,她们以“一台手机、一把尺子”为工具,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开辟新的就业路径。
黄学颖坦言,项目推进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步步精准破难的过程”。
一是破“动员难”。初期,妇女们因“没时间”“年纪大”“不愿露脸”等顾虑不愿参与。镇妇联通过发动有号召力的妇女骨干,以2-5人小聚形式反复动员,最终吸引90多人加入。
二是破“培训难”。传统课程不适合田间劳作的妇女,镇妇联联合职校教师对课程做“减法”,聚焦花木辨识、短视频剪辑、直播带货等实用内容,并将课程安排在夜间,就近教学。
三是破“参与难”。调研发现,年长妇女对数字内容接受度低,学员之间陌生感强。镇妇联通过课前合唱、分组协作、设立班委会等方式增强凝聚力,后期单期课程报名人数突破80人。截至目前,已开展10期110课时培训,惠及妇女超6000人次。
四是破“转化难”。技能要转化为收入才是关键。起初妇女们“不敢直播、不发露脸视频”,镇妇联鼓励年轻学员先行先试。第一位“探花姐姐”直播1个多小时虽然只卖出1棵米仔兰,却实现了“零的突破”。面对后续“停播潮”,镇妇联链接资源,解决流量、物流、包装、选品等实际问题,成为姐妹们坚实的后盾。
“探花姐姐”项目不仅提升了妇女的数字技能,更激活了花木产业的创新动能。
黄学颖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表示,“探花姐姐”项目最初只是想帮妇女“多挣点钱”,但在推进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妇联工作必须真心回应妇女的实际需求——“怕学不会就手把手教,怕顾不上家就搞灵活模式,遇到困难就一起想办法”。她动情地说:“当看到田间劳作的大姐能对着镜头介绍花木,当不会用复杂手机功能的姐姐能剪视频、接订单,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未来,横栏镇妇联将继续做深做实“探花姐姐”项目,并期待与各地交流经验,共同为妇女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探花姐姐”的故事,是数字时代基层妇联组织推动妇女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她们用屏幕连接市场,用双手创造价值,在花木繁茂的土地上,绽放出新时代女性的光彩与力量。
中山市妇联编辑
编辑:刘婷婷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陈颖
二审:王芳芳
三审:夏晓霞
粤ICP备11016761号 Copyright©2000 women.org.cn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妇联地址:中山市博爱六路12号人才发展研究中心1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