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嘹亮 | 民众街道儿童化身“小小规划师”,为城市治理“支个招”→--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童声嘹亮 | 民众街道儿童化身“小小规划师”,为城市治理“支个招”→

来源:未知 日期:2025-07-24 15:17:16

为充分倾听儿童心声,激发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中山市妇联开展了“我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献一策”征集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积极响应,共收到541份献策建议。这些献策内容广泛,视角独特,真实反映了儿童群体的关切与创见,充分展现了本市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城市发展、“百千万工程”的热忱期待。

本期倾听民众儿童“1米高度”的心声!一起来看看孩子们贡献了哪些创意金点子吧!

儿童安全出行系统

民众街道接源小学五年二班杨可晴提出建议:

童行无忧

当前城市交通复杂,车流量很大,道路规划也未充分考量儿童需求。上学放学时段,学校周边交通拥堵,人车混行,儿童步行、骑行空间经常被挤占。部分路口信号灯时长固定,未兼顾儿童较慢的过街速度,增加过马路风险。社区内道路狭窄、车辆乱停现象明显,玩耍的儿童易被忽视,这些都严重威胁儿童出行安全。

我建议:

1.设置“护学通道”,上下学时段仅供师生通行,专人值守引导。拓宽校门口步行区,设置醒目标识。规划家长等候区,实现人车分流。根据学校周边路况动态调整信号灯时长,预留充足过马路时间,保障儿童出行安全。

2.拓宽社区内部道路,规划人行步道与车行道,确保人车分流。设立减速带、凸面镜。社区设置儿童游乐区、步行街区,禁止车辆驶入。安装智能系统,实时预警社区内车辆超速、违停,全方位护航儿童出行。


民众街道民众中心小学四年二班梁志壕提出建议:

彩虹斑马线

儿童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传统斑马线颜色单一缺乏吸引力,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交通规则认知不足,导致过马路时容易分心,出现安全隐患。同时,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对儿童群体的关注,未能充分体现儿童友好理念。

我建议: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密集区域,将传统斑马线改造成色彩鲜艳、图案活泼的“彩虹斑马线”。

1.采用防滑耐磨材料,确保安全性和耐用性。

2.在斑马线两端设置卡通形象、交通标志等互动元素,吸引儿童注意。并且会有伸缩手臂机器人伸出“停”的手臂,提醒过往车辆停车让行。利用声光技术,在儿童过马路时播放音乐或闪烁灯光,增强趣味性。

3.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交通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儿童交通安全意识。将“彩虹斑马线”作为交通安全教育载体,帮助儿童学习交通规则。

4.在城市规划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着力优化学校周边交通环境,设置限速标志、减速带等更多儿童友好型道路设施,共同营造儿童友好交通环境。


民众街道民众中学初二五班黄嘉玥提出建议:

优化儿童安全出行设施

当前道路路权失衡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85%的城市道路未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导致儿童骑行被迫与汽车混行;同时,过马路设施也存在不适配情况:其一,信号灯时序存在问题,其绿灯时长一般按成人步速(1.2m/s)设定,使得儿童(0.8m/s)过马路时间不足,儿童需跑步通过;其二,路口绿化带/广告牌超过1.2米高,易形成驾驶员视野盲区。

我建议:

1.交通空间改造:5-10-15街道改造法则。

(1)5米可视区:清除路口遮挡视线的广告牌/绿植;

(2)10秒过街时长:根据儿童步速(0.8m/s)设定绿灯时间;

(3)15厘米路缘延伸:缩小过街距离,增加等待区防滑纹理。

2.智慧信号系统:通过蓝牙信标识别儿童过马路需求,自动延长绿灯时长。

3.动态警示装置:在儿童密集区投射红色光幕(夜间可视距离≥50m),车辆越线触发声光警报。


儿童参与社会事务

民众街道接源小学四年一班盘子钧提出建议:

关爱农村特殊家庭儿童

我身边一些特殊的家庭,例如一些单亲家庭,家长要工作赚钱养家,没有时间照顾小孩,尤其是周末,小孩要么沉迷网络,要么整天在街上闲逛,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我建议:由社区牵头,从服务支持、环境营造到文化引导全方位统筹关注这一类儿童。首先优先由亲属、邻居组成“临时监护小组”并发放补助津贴。组织退休教师组成“行走的课堂”,在寒暑假等假期定期进村开展小组学习。在社区设立“树洞邮筒”,儿童投递信件由专人48小时内回信,关注儿童出现的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普测,筛查隐性抑郁倾向。

民众街道三民学校六年三班郭恒希提出建议:

做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渠道有限,现有形式单一。而且意见反馈机制缺失,儿童意见常被象征性采纳。参与年龄断层,未能合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需求的差异,导致部分群体被边缘化。

我建议:

1.构建多元化参与平台,线下在各镇街推广儿童童话会,增设圆桌讨论和实地调研模式,针对低龄儿童,开设童声广播站,通过录音绘画等趣味形式收集意见。线上可开发儿童友好城市献策小程序,儿童可上传语音、文字或视频提案,后台分类转交相关部门。

2.完善透明化反馈机制,设立金点子勋章,给予参与者荣誉奖励。

3.分层设计活动形式,低龄儿童以游戏化参与为主。青少年开放微创投项目,提供小额资金支持其发起环保、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培养组织能力。

4.需要政策支持,社会联动,效果评估。


民众街道浪网小学二年四班郑子诺提出建议:

儿童导游语音包

我发现传统导游讲解内容广泛,无法确切地从儿童实际认知出发进行讲解,儿童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而且传统导游词中“始建于XX年”等表述易使其失去兴趣,难以给儿童呈现沉浸式学习场景。由于儿童对同龄人声频更敏感,使用儿童导游语音包,能进一步增强代入感。中山有丰富的文明小导游等比赛资源,但小导游会受时间空间的影响,无法随时随地实现导游讲解。

我建议:

1.在内容设计上分年龄段开发导游内容,如按6-8岁(童话故事)、9-11岁(探险任务)、12岁+(科普解密)设计脚本,融入非遗元素(如咸水歌改编背景音乐)及虚拟IP(AI生成“少年孙中山”声线);

2.可以利用文旅智能设施基础开发多模态导览器(紫马岭公园靠近花丛嵌入方言切换自动播放故事或者歌曲);

3.在文明小导游等大赛优胜者的解说中录入新版语音包。或者在校园开展儿童原创导览词征集活动;

4.开通儿童文旅专线,可以让儿童带着嵌入NFC芯片,触碰即可收听由儿童讲述的历史;推出儿童感兴趣的文创。


中山市妇联编辑

编辑:刘婷婷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郑惠施

二审:王芳芳 陈颖

三审:夏晓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