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案件中,仅凭借条能否认定借贷关系成立?--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民间借贷案件中,仅凭借条能否认定借贷关系成立?

来源:未知 日期:2025-01-03 15:45:53

基本案情

林某能诉称,林某川在与刘某芳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经营需要为由,于2014年8月20日以现金形式向林某能借款350万元,约定月利率3%,并立下借据1份,但未约定还款期限。后经林某能多次催讨,林某川至今未还分文,故其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林某川、刘某芳共同偿还350万元借款本金及其利息。

林某川与刘某芳原系夫妻关系。2015年4月15日,两人经人民法院调解离婚。林某川曾于2014年8月20日出具《借据》1份,载明:本人林某川,因经营需要,兹向出借人林某能借款并收到现金人民币叁佰伍拾万元(小写¥3500000元),月利息3分,利息计算至还清所有借款为止。保证人富某特石业有限公司(盖章)自愿为借款人的债务偿还提供保证担保,承担债务偿还的连带责任。双方约定,借款人未能偿还借款本息,出借人可向出借人户籍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特立此据 借款人:林某川(签字盖指印)。法人代表:林某川(签字盖指印)2014年8月20日。保证人:富某特公司(盖章)2014年8月20日。

县法院经审理,判决林某川、刘某芳应偿还林某能借款350万元,并按月利率2%计付自2014年8月20日起至还款之日止的利息。林某川、刘某芳不服,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刘某芳不服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诉,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提审本案,判决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林某能的诉讼请求。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虽然借贷双方对案涉借据形式上的真实性并无异议,但根据人民检察院分别对林某能、原审证人张某某所作的询问笔录以及公安机关起诉意见书中关于林某能未向林某川支付讼争借款,张某某系受另一原审证人李某某指使作虚假证言的内容,并结合林某能的答辩意见内容,足以证明林某能并未根据案涉借据的约定向林某川支付讼争借款,原审证人李某某、张某某关于林某能以现金形式向林某川支付350万元借款的证言与事实不符,故原审认定林某川收到讼争借款350万元并判决林某川、刘某芳共同予以偿还不当,应予纠正。据此,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林某能诉讼请求。

裁判要旨

在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对于存在借贷关系及借贷内容等事实,出借人应承担举证责任;对已经归还借款的事实,借款人应承担举证责任。对形式有瑕疵的“欠条”或“收条”等,应结合其他证据认定是否存在借贷关系。借款人对借贷的真实性有异议的,不能仅凭借据、收据、欠条等,认定借贷关系的发生以及借贷关系的内容,应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结合借款债务形成的具体经过、交付凭证、交易习惯、资金流向以及当事人陈述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