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钻牛角尖”了,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
其实,不仅仅是高敏感人群,我们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喜欢胡思乱想。
实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 “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当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的时侯,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成功的“扎根” 在了不要做的事情上,比如失眠患者告诉自己睡前不要乱想,结果脑子乱成一团,什么记忆都出现了,这是因为失眠者在睡前的时间里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 “我有没有乱想” 这件事上,而越关注就越会乱想。
一些高敏感人群因为太在意别人的态度和看法,所以在每次开口讲话前,脑子里面就像有两个小人在辩论一样,各种胡思乱想,喋喋不休。其实,不仅仅是高敏感人群,我们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喜欢胡思乱想。
“我是不是还应该再准备一下”
“这样行动会不会太鲁莽”
“万一遇到风险怎么办”
就这样,一件事一拖再拖,总也行动不起来,好不容易咬着牙准备行动了,又在纠结应该先迈哪条腿……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内耗。我们的大脑看似在飞快地运转,但却没有任何有效产出。,在不断地自我斗争中,活力和精力逐渐被消耗殆尽,导致我们没有力气迈出行动的脚步。怎么样才能停止自己脑子里的各种胡思乱想,让自己不再陷入内耗呢?
1、顺其自然
当我们遇到某件不应该去想或去做的事情时,不要有可以对抗它,压制自己的想法,而是学会与它和平相处,理解这个状态的发生,对于我们无法预知和改变的事情,让其顺其自然,以良好乐观的心态直面它。
2、转移注意力
当我们总是胡思乱想,很难忘掉我们不愿意去想的人或事时,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或对自己有益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非不想做什么。通过做想做的事让自己忙碌起来,充实起来,就会忘掉当下的痛苦和烦恼,比如看场电影、学一门语言、运动健身、撸猫撸狗、和家人朋友大吃一顿等等。美好的事情有那么多,总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了解的人都知道,普通人和大咖最大的能力差异之一就是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冥想训练。
1.选好适合冥想的地方:满足安静、不被打扰、有安全感,比如卧室、客厅、办公室。2.寻找放松的姿势:盘坐、躺平、靠在沙发上都可以,然后闭上眼睛,鼻子吸气、嘴巴慢慢呼气。3.明确冥想时间:一开始5分钟,再到10分钟、15分钟.…..可以定闹钟或听冥想音乐,提示自己结束的时间。
4. 冥想中做什么:冥想夫什么都不做。想象观察呼吸的过程,感受呼吸的存在,出现杂念时立刻把思绪拉回来,将注意力集中在规律的呼吸上,你会发现分心的次数越来越少5.结束时做什么:慢慢睁开眼睛,回到现实中,伸个懒腰,喝一杯温水。6.冥想多久见效:一股坚持2-3个月,重在持续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哦!
粤ICP备11016761号 Copyright©2000 women.org.cn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妇联地址:中山市博爱六路12号人才发展研究中心13楼